当前位置:

打工仔的变迁——卧虎藏龙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夏运旺 编辑:王雨松 2010-09-21 20:32:17
时刻新闻
—分享—

  茅草堆中出寿笋,蒙山里飞出凤凰,家人嫌的“霉豆腐”,竟变成人人喜欢的五彩缤纷凤凰,文革期间出生的夏爱庄,文革后期已有两个弟弟,餐中有点好菜,母亲走家串门喝茶弄到的糖果都给了弟弟,她却没有份儿,经常噘着个嘴,眼泪含含,父母姐姐都嫌她爱哭,就给她一个外号叫“霉豆腐”。真名不走,外号小名难脱,全村人都叫她“霉豆腐”,30年后的2007年9月16日,我在驾校车坪采访她,第一句,“嗯,丝埋独福吗?”(家乡土语,你是“霉豆腐”吗?)她微笑地答道,“是了”。幼时的夏爱庄虽是聪明之女,在父母和姐姐面前如缄口结舌而不敢言,只能用扁嘴来发泄她的不满。可是她最早敢于吃螃蟹的女人,她有开拓精神,也是四姊妹事业有成最成功的女人。
  三十年后的今天,她是堂堂正正的女企业家。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家也有一段不平凡的传奇故事。清晨,当太阳刚从薄雾中展露笑脸,肩上扛着锄头与父亲下地。夜幕降临在家洗碗涮锅,日复日,年复年,连吃饭都吃不饱哪是个头啊!20世纪80年代的年青人,有理想,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不知不觉萌生强烈的羡慕心,而且很强烈。只要心里羡慕的事情都要想方设法去做,她事业有成就是从羡慕新生活开始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到了1984年元月,夏爱庄已是冰身玉体,细皮嫩肉,玉立亭亭的花季少女,一对将要采摘的葡萄眼珠嵌在月牙眉下光芒四射。少年观察事物的敏锐感要比老年人的强得多,那年祖国南方大地发生了一件春天的故事,年轻人从报刊、电视上看到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第一个“一号文件”,给年青人心灵很大的震动,给她生活前途送来一线曙光。特别现实的是同村大塘边有位名声不太高的夏逢亮和他隔壁的夏六妹,前几天从广东打工回来过年与家人欢度春节,西装革履,领带飘飘成了全村青年人中的帅哥,六妹似城市中的小姐,令全村小姐妹羡慕的楷模。
  80年代初,国家经济复苏,物质开始给人们脸上贴金了。1983年除夕夏能长家过了一个幸福年,打娘肚子出来过上了第一个丰富的年,夏爱庄不但吃了豆腐还吃了一砣鸡肉。在守夜中她喊应爸爸说,明年她也想去广东打工。爸爸开始讲:女的去打什么工,有道是黄河九曲十八弯,耕读传家几千年,你未读到书,谈何打工?爱庄据理力争,改革开放,没有说只开男不开女,时代变了,男女都一样,男的能办到的事情,女的同样能办到。平常就有开拓精神的夏能长听完女儿的要求,见多识广的父亲就满口答应了。她是又喜、又感激,只是一个劲地点头。83年言及“打工”是个新名词,还没有被多数人接受,他们认为是盲流,外流分子的代名词。少数人认为也是一种谋生的出路。父亲就是后一种人,并对女儿叮嘱,出门在外要忠诚老实,做事要认真,决不能做假事老板才会留你继续干下去,你才有出路,不该得的钱不要,眼睛看事不要轻易上当受骗,月月回信。
  夏能长与女儿谈到“老板”指的是旧奸商的代名词,今天冠名老板是一把手,这也许是语言与国际接轨吧。1984年农历甲子年的正月初六,微风习习的早晨,大枫树刚刚抽出新芽,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上公岭山顶的时候,夏爱庄与父亲踏上了去县城的大道。夏爱庄对着母亲三鞠躬,对着家乡三鞠躬,眼含酸楚的泪水踏上了南下打工的旅程。夏能长送女儿到新田县城买了去郴州市的汽车票,在送别女儿上车,女儿在车窗中伸出头久久回望他的父亲,父亲也招手直至汽车失影才放下高举的手臂。
  夏爱庄今天坐的汽车是一部新车,车内新堂堂、亮澄澄,当汽车离开故土,行驶在那陌生而灿烂多姿的异乡大地上,她聚精会神不放过旷野每处山川秀水,枯株朽木花草、水蓝蓝,花艳艳,旁边的人与她打招呼,她只应不答,多少腾飞过的乡镇,飘香的村庄,记不清了,只见太阳已挂西山,摇摇欲坠,天际云彩纷飞,山谷暮云四合,船到码头,车到站,下午7点到郴州下车。
  晚上23点踏上了南去的火车,她县城都没有来过,今天不但坐上汽车而且还坐上了火车,能不高兴吗?那股高兴劲像运动员得了世界奥运会冠军一样,更像离别数日儿童又遇见妈妈,热泪盈眶。
  这火车上很多人,也很挤,她还好,是站在两节车厢连接处的门边上,一块玻璃给她向外望的机会,她透过模糊玻璃只见外部世界是片斑斑驳驳的夜影,只见皓月当空,南方大地一片波澜壮阔,时而月亮被云吃掉,时而群星伴月向自己微笑,一会钻进一堆更大的云层,灰白的大地变得漆黑,火车速度突然慢了下来,车外传来轻脆的声音,韶关车站到了,好多好多的人下了车,她走进车箱找到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她虽然有个座位,但火车是逆反方向行的,只见大地,万物向后退去,更可惜这次车是晚上行车,鼓大眼珠,只见月亮在薄纱烟雾的云层中穿梭,车外不时一片火光插肩而过,微微夜风徐徐吹进车厢,驱散人们一天的疲倦和烦燥。南下的列车载着她抑扬的向往和喜悦。初七破晓与夏逢亮六妹走出富丽堂皇的站台,伟丽的广州,庄严的钟声,催着三人快步出了火车站,极目四望,从未见过那耸入云端的高楼,到处是未熄灭的花花绿绿的霓虹灯,条条街道广阔无垠,金碧辉煌,到处姹紫嫣红。像十里灯球映月轮。她作梦也未想到已经来到拥挤繁华的花城。三人马不停蹄衣不卸甲走到大基头,乘广州至东莞常平镇的汽车,上午10点到达常平,落脚木伦二厂,与六妹住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床有两层,这临时用马钉做的木床很简单,直立六根不过两米的木棒,横三根树子,上面铺一层木板,酷似北方的炕,一个挨一个睡,一层睡10人,两层睡20人,人平占用的空间还不如囚犯!幸好与六妹隔壁床的上铺,是位四川妹,回家过年去了,这家针织厂老板去走亲访友未回来。等到第三天倦鸟投林的她要求老板给她学习的机会?老板见她竭诚相待,又口吐珠玑,有叩石垦壤的决心,况且她生得聪明伶俐,容貌端庄,就收留了她。别人进厂学徒要交60元押金,她有困难,只交了拾元。
  她从未见过的毛织拉机,一筹莫展,待老师的讲解,她那颗求学若渴的心灵,加上灵巧的嫩手和良师益友的帮助,一个星期就掌握了主要的工作程序,半个月出了第一件合格产品。但是没有少吃苦啊,这个工厂只供中午晚饭两餐,早晨自费,她从家只带来20元,交押金10元,火车8元到常平汽车1元身上只余1元,能购面包两个,够吃一餐,还欠29天的早餐,厂内老工人那里去借也无门,他们来厂也只带足路费和早餐费,工资要到月底才发。怎么办,幸好四川也有两位妹子与她同病相连,三人商量,有长征路上挖野菜的楷模,我们可到菜地里去捡已黄叶的菜杆子吃。年青人说干就干,每天早晨4点起床,简单梳理乌亮的头发,装束停当,提着篮子就往菜地跑去,未落山的月亮、星星、借光能辨别枯黄的菜叶,日复日去捡菜。早来的菜农见这些少女又可爱又同情,有时发出恻隐之心,送点好菜给她们,以微笑感谢他们。有时也到附近别的工厂厨房找锅巴,甚至到潲桶去捞锅粑充饥也是常事。附近工厂的炊事员凑到一块谈论同一件事,昨晚饭后明明将饭锅粑倒在潲桶里,上午去看不见了?你们那有这事发生没有?有,另一位道:有一天我故意起得早,专注这件事,啊!给我逮住了,原来是几个少女在泔水里捞锅粑!我问她们,她们回答:“无钱买早餐,捞回去用清水冲洗后充饥!”众炊事员知道后很同情,打那以后铲脱的锅粑不再往潲水桶里倒,而是用碗装着放在锅内,用锅盖盖好,等她们来拿。这事传开了,都说毛织厂有几位“锅粑姑娘”。
  只要熬过月底就是胜利!2月28日是她一生最难忘的一天,这天她领到了15元!第一个月就拿到了15元工资,她从娘肚内出来,压根就没有挣到属于自己的15元钱,今天挣到属自己的15元钱,那股高兴劲儿,她纵情歌唱,歌喉婉转,有如山间百灵鸟,引来不少帅哥旁听。她请六妹到饭馆狂歌痛饮,梨花带雨一股娇羞之态走出饭馆。
  她第一次用自己挣的钱请客,享受生活乐趣,心想两个月前在家生活与此时此刻反差是多么的大。学徒两月前是没工资的,她人聪明,只扣一个月,她第二个月挣到工资50元,第三个月挣到100元,给家里回了一封信并寄邮一百元回家。她在信中是这样写的:爸妈好,你的女儿已经能挣钱了,请两位弟弟用心读书,没有钱姐姐给,考不起大学,姐回来带你们,来打工,没有文化不行,姐姐就是缺少文化,货上的符号我根本就不认识,拿着货去问别人,别人爱理不理很受气,做同样的事文化人工资比我高,姐姐是在这苦吃苦做,若有文化在这里学到技术,学到管理我也可以当老板,当厂长。姐姐这辈子恐怕是不行了,弟弟用功读书,考不起大学可当厂长、当老板,社会发展这样快,没有文化不行啊!
  夏能长4月中旬收到女儿外出打工的第一封信和钱的时候,睁眼看见家门口那棵枣树,久久的凝望,绿叶下挂了不少的嫩枣,年年浇水施肥终于结果了,这时是多么欣慰。养育儿女也如此,十六个春去冬来的日日夜夜,女儿成长了,终于能外出挣钱了,想到这份上,如久旱降甘露,绿叶成荫,落英缤纷,石破天惊笑开颜。快,快,念给全家听,那是多么高兴啊!满脸皱纹的父亲喜不自禁,变成一脸笑纹,母亲听信笑吟吟地说,女儿出息了,对女儿的耽心也少了许多,他与爱妻乐迟凤商量,两个儿子一定要他们念书,再穷不能穷孩子,没有钱借也要给他们读书,我们俩就苦点吧。
  夏爱庄珍惜来之不易的这份工作,虚心拜师学艺,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技术工艺上精益求精,博得老板的好评,半年后离开师父可单独拉机,而且废品很少,使同厂的小姐妹刮目相看,每月都能超额完成厂方布置的任务,凡能完成任务的员工,两餐免费。月挣工资由100元上升到200、300元,但苦是苦了点。一个年青人一旦实现了人生自我价值就什么苦都能吃,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虽然睡眠条件极差,10平方的房间睡20人,广东气温又高,有时闷得喘不过气来,因白天拉机的艰辛疲惫掩盖了这些痛苦而已,为了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自然而然在这苦苦挣扎着。1984年她没有回来过年,只和三位四川姐妹在异乡欢度春节两天,第三天就在工厂里忙活儿。春节后的十六那天,老板新招15名学徒工,投入夏爱庄名下7名青年成了她的徒弟。1985年,教熟了二十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夏运旺

编辑:王雨松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