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玻璃的选择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花生 编辑:王雨松 2008-12-04 11:21:04
时刻新闻
—分享—

  我有很多玻璃的碎片,装在一个大大小小的玻璃瓶子里,晶莹剔透,像水晶。

      我习惯看阳光窥视它们时于锋利的剑尖闪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再燃起一根烟,从嘴里吐出很多烟圈,把它们吐到瓶子里,然后斜靠在椅背上,定定地看着烟雾变淡,消失。

      这样的时间对生命而言不长,却是我沉淀思想的全部时刻。我常想,生命中的轮回与瓶子里的玻璃有着某种相似:生命就如玻璃,或破碎,或融化,破碎意味着消失,融化昭示着升华。

      我已不再细想具体是哪天开始收集第一块碎片,只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他和她是交往多年的朋友,有一天当他打算离开他们所在城市的时候,他留给她一份礼物——一盏老式的床头灯和藏在灯罩里的一封信,一个礼拜后,他收到来信,信里裹着一小块玻璃碎片——是灯罩上的,信中写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就像一块玻璃,在破碎与融化之间,我选择了破碎。”一个月后,他离开了那个城市。故事中的他就是我自己,火车开动的刹那,我好像听见好多好多玻璃碎片的声音,一如她的清泪砸在我的心间。

      倒不是玻璃让我想起她,而是两年后的今天我才真正读懂信中的那句话,在面对生命中类似的问题时,我又何尝不是一块玻璃?走向消失,还是升华—我不甚清楚,我很难和其他玻璃一同挤过锁住我的瓶颈。

      我仍有意无意得收集着碎玻璃,恍若在积累自己,仿佛它的增加就是我生命意义的量变。而其中的每一片又代表不同的自己,但只有一片是真我,当有一天,所有的空间都变成了自己,便实现了真我的价值,融化、固守一方明净的空间。

       怎样维系一块碎玻璃的成长——我自己都为此感到讶异,然而,既是世间之物,总要有种属于它的方式,或终结,或延续。(说成长自然也不为过,但必需解释为时间的长短或前途的有无)待在瓶子里太安逸了,外部的轻化,却是内在的加重,所以玻璃破碎往往是外部力量通过其内在压力自我分裂的使然。同样,人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换而言之,轻至极即为重。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和玻璃碎片独处一室久了,我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只是一片玻璃而已,因此变得简单——由形形色色的生存的复杂形式交织成的,结果如同返回本真,这时已然清楚可自己的选择。

       其实,我只是冬天里河面上的一块薄冰,在暖阳打量我的时候,开始羞涩的消融。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花生

编辑:王雨松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