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蒋先云是以死明志还是英勇殉国?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蒋华斌 编辑:王雨松 2010-09-21 20:37:20
时刻新闻
—分享—

  蒋先云是以死明志还是英勇殉国?

文/蒋华斌


  蒋先云是我党早期著名将领,在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攻打临颖的战役中,三仆三起,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英勇牺牲。时年25岁还差一个半月,追谥中将军衔。
  对于蒋先云的牺牲,原来的历史书,以及一些纪念文章,都说是英勇殉国,没有过多地论及他的“死因”。本来,一代英杰,为平息军阀割据,统一中国,在战场上接连三次受伤不下火线,直到流尽热血,这实在是泣鬼神、壮山河之举,何其悲壮,何其感人!今天翻出这一段历史来讲,无非是教育后代,继承遗志,别无他谋。
  然而,偏偏有一些人,对于历史定论,要提出异议,要提出疑意,竟然追问蒋先云为什么要去死?他们的结论,蒋先云不是英勇殉国,而是以死明志。他们说得明白,“为了证明我是清白的,我就在战场上死给你看!”他们说“这时候,蒋先云是国民党也不信任,共产党也不信任,所以,他两头受气,只有死给你看。”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居心叵测。
  蒋先云不怕死的精神,是在革命斗争中养成的。早在五四运动中,在衡阳领导学潮,打倒军阀卖国贼,烧日货,这都是要掉脑袋的,他不曾怕过。在安源,在水口山,领导工人大罢工,闯刀枪林立的军阀官府进行谈判,赵恒惕出赏钱3000大洋要买他的人头,他不曾怕过。黄埔军校校门两边的楹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当官发财请走别路”,他毅然进了这道门,而且成为三杰之首。他怕死吗?两次东征和南伐,攻打淡水,他以连长的资格担任敢死队长,攻打惠州,他以营长的资格担任敢死队长,广州巷战,火攻西关,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怕死过吗?第一次北伐,在江西攻打孙传芳,他率领警卫营火线救主,他怕死过吗?……蒋先云不怕死的精神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自觉的,不是一时冲动。他是为主义而战,为消灭军阀混战,统一中国,是为老百姓利益而战。蒋先云的志向,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已经十分彰显了,何须“以死明志”?
  说蒋先云“国民党不信任,共产党也不信任”,这实在是“莫须有”的个人猜测。毛泽东发展他为中共第一批党员,不信任他吗?中共湘区委任命他为安源路矿党支部书记,水口山铅锌矿党支部书记,不信任他吗?中共广东区委任命他为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不信任他吗?他离开蒋介石,湖北省政府任命他为省政府军事委员、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不信任他吗?第二次北伐,国民政府任命他为第七十七团团长兼党代表,怎么能说共产党不信任他?再说蒋介石,谁都知道,蒋先云是他最喜欢的学生,蒋介石的房间,蒋先云可以随便出入,甚至蒋介石的抽屉,蒋先云都可以随便翻。蒋先云不干中将教育长,蒋介石又让他干中将第一师师长,蒋先云不干,蒋介石又在报纸上公布与他的合影……,怎么能说国民党不信任他呢?
  诚然,张国焘不信任蒋先云,那倒是事实,但张国焘毕竟不是共产党的权威领导,他并不能代表党。况且,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始终是信任蒋先云的。这时,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都是在武汉国民政府工作,他们时时在鼓励蒋先云,支持蒋先云。还有,如宋庆龄、李济琛等国民党元老派(也是左派)也始终信任和理解蒋先云的。对于蒋先云而言,这时不存在“明志”的问题,更不存在“以死明志”的道理!现在网络上存在一种“恶搞”文化,也就是恶作剧吧,他们往往从个人偏见和恶习出发,把正常的东西尽量编得耸人听闻一些,以满足他们变态心理的需要。这是文化上的倒退现象,也是文化进步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应该抛弃的附属品,我们只是看后嗤之一笑了事,不要把它当作一回事。如果有人说董存瑞为了证明自己是革命的,就炸碉堡死给你看,说黄继光为了证明自己是革命的,就堵枪眼死给你看,说罗盛教为了证明自己的国际主义精神就跳冰窟窿死给你看,说刘胡兰为了证明不怕日本鬼子就铡掉脑袋死给你看……这种说法不是很荒唐吗?
  至于有人说蒋先云骑白马,故意让敌人看见,好让敌人打死。这话更不符合道理。大凡白天打仗,不管白马黑马还是别的颜色的马,只要在敌人射程以内,不存在目标大小的区别,不能说蒋先云骑白马就是想死。不然的话,战场上为什么不一律禁止骑白马!
  又有人说,师长说“蒋先云是不要命了,叫他赶快撤下来!”师长这话说明他是爱惜蒋先云,也是夸奖蒋先云。现在和平年代也常常听到上级夸奖下级:“你白天黑色不停的干,真不要命了!”所以,在那种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而有如此高昂斗志的情况下,说蒋先云不要命了,实在是上级首长发自内心的赞扬,而绝非有半点责备之意。况且,“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在官兵们士气正旺的时候,蒋先云一鼓作气,“打下临颖吃午饭”的豪言,对将士们是多大的鼓舞,正体现他一贯的战斗作风,也体现了他压倒强敌的英勇气概,你说这种情况下能收兵吗?
  军人以保护自己为天职,蒋先云爱兵,也体现在爱惜士兵生命这一点上,这正是蒋先云一向身先士卒的模范精神所在。然而,凡作战就有牺牲,不怕死也是军人的天职。一个优秀的军人,尤其一个优秀指挥官,更应该把“保存自己”与“不怕牺牲”辩证地处理好。在攻打临颖的那次战役中,如果没有蒋先云的三仆三起,要打败张作霖的王牌军,攻克临颖城,恐怕至少要多死许多将士。蒋先云的牺牲化为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与勇气,缩短了攻城时间,减少了大批损失,这便是蒋先云以死换来的价值之一。
  蒋先云的精神,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小康和谐阶段,仍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那些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的领导者们,那些在挫折面前迟疑不前的劳动者们,那些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功臣饶将们,那些社会主义建设的浪尖英雄们,都要好好学习蒋先云“为了人民明天更美好而不怕牺牲”的精神! 

                                                                 2008年11月30日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蒋华斌

编辑:王雨松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