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 田 花 灯

作者:许厅 编辑:王雨松 2018-01-11 00:00:00
时刻新闻
—分享—
\ 

  “新田花灯”是新田土生土长,深受本地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据老艺人口碑相传,清朝康熙年间,便已盛行。每逢过年过节,农村处处都有唱花灯和看花灯的,观者如潮,不亚于赶庙会的场景。

  特点:花灯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吸收民间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多由一旦、一丑或一旦、一小生表演,旦角一般由男性反串,充满了乡土气息。

  表演:花灯、地花鼓等民间歌舞演出的盛况,明、清两代地方志书有些记载,其演出形式大体为两种:一是有人物故事的“丑、旦剧唱”,被称为地花鼓,打对子和对子花灯等;二是“联臂踏歌”的集体歌舞,习惯称为“摆灯”和“跳灯”。这些地花鼓、花灯等民间歌舞形式,经过长期的演变,有的吸收戏曲的程式规律,逐渐发展成花鼓戏;有的则较多地保持着花灯的歌舞特点,搬演戏曲故事,被称为“花灯戏”。

  剧目: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灯戏艺人集体创作的剧目;二是艺人们依据传统剧目移植、改编的一些剧目。随着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剧目也逐渐增多。历代艺人从社会生活和民间故事中吸取素材,创作了不少的剧目。据不完全统计,花灯戏传统剧目约有130多个,其中大戏59个,中型戏33个,小戏40余个。此外,还有对子调节目40个。传统剧目如:《打安徽》、《大小刘海砍樵》、《盘花》、《梁氏改嫁》、《五更劝夫》、《张古董借妻》、《讨学钱》、《山伯访友》等等。

  伴奏:音乐方面主要来源是灯调,同时,也大量运用民歌小调为戏中的唱腔,声腔分正调和小调两大类,伴奏乐器分文、武场,有高音二胡、大筒(俗称婆琴)、小唢呐、三弦、月琴、镗鼓、大钹、小钹、高音小锣、云锣、大筛锣等。过场音乐分为吹打曲牌和丝弦曲牌两种,打击乐引用了一些祁剧的锣鼓点子。曲调以其特有的七度下行和八度的上行以及“哪嗬子嗨,哪嗬衣嗬嗨”等特性衬词的运用,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套路:继承了花灯歌舞的“套子”、“圈子”及千姿百态的扇法,幽默风趣的矮桩身段。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把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的不同形态,经过艺术加工,艺术地体现在“套子”和“圈子”中。

  “新田花灯”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对于研究新田的历史、文化都是不可多得的重要依据。它的传承能够丰富新田人民的文化生活,它是新田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城乡人民忙于各种经营活动,农村青年大批外出经商、打工,分散各地,告别了田园生活,也告别了“新田花灯”,传承人所剩无几,花灯艺术将逐渐消亡。近两年来,我县又自发组建了几支花灯演出队伍,如夕阳红花灯队、艺苑彩调队、双碧社区花灯演出队等。2008年我县文化馆把“新田花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报市人民政府,同年9月10日,“新田花灯”由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者:许厅

编辑:王雨松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