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高站位 从严要求 从远谋划——新田县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县扶贫办 作者:新颁、辛服 编辑:邓提茂 2019-12-27 10:39:38
时刻新闻
—分享—

新田位于湖南南部永州市东部,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30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1万人。由于发展条件先天不足,1994年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县,2002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列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新田县有人文底蕴深厚硒锶资源独特景物秀美宜人、一代伟人点赞”四大县情特革命先驱、“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抗日名将郑作民,中科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谢义炳等杰出人物来自该县。境内998平方公里土壤含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硒,地下水富含微量营养元素锶,是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湖南省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被誉为“硒锶之乡”。绿色、红色、古色“三色”文化资源丰富,是湖南省首个海外高层次专家休假养生基地、全国卡车运动基地。上世纪60年代末,新田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改田改土、大办水利、发展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壮举,赢得了毛泽东主席“南有新田”的高度赞誉。

年来,新田人民大力弘扬“南有新田、奋勇争先”精神,先后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湖南省平安县城、湖南省文明县城、湖南省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家政扶贫试点县2014-201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全面建成小康工作先进县。2014年以来,新田严格按照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执行每一步贫困退出程序和环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2014年至2018年共减少贫困人口2167186211人,实现10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脱693户1838人贫困发生率为0.51%错退率为0%,漏评率为0%,群众满意度为98.43%。

一、从高站位,以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

高站位,实施“五个强化”,确保组织领导和措施力度到位。新田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提质摘帽”这个核心目标,以“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提升,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强化政治意识拧紧“思想阀”年初,对于省政府作出延迟新田脱贫摘帽的决定,该县不怨尤、不气馁、不松劲,从思想认识改起,从自身抓起,采取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深入剖析、深刻反思,统一思想认识。同时,深挖问题根源,在各级党组织开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广泛谈心谈话,召开不同层级座谈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从今年3月开始,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中。在此过程中,省委、市委高度重视新田脱贫攻坚工作,省委家毫书记亲自安排部署新田S345高速连接线建设,达哲省长、乌兰副书记等领导多次通过省扶贫办调度了解新田的工作,显辉副省长每月都以书面汇报的形式掌握新田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市委严华书记、录春市长多次采取“四不两直”、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情况,指导新田脱贫攻坚工作;联系新田的市委常委几乎每个月都亲临新田,经常与该县交流指导、打劲鼓气。省市领导的高度关心关注,进一步提振了全县上下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干劲。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作战区”。2014年,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副组长,县四大家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今年该县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调整成立了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四大家领导任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14个行业工作组,每个专业组由县级领导负责,实行挂图作战。以12个乡镇为基础,成立12个战区,乡镇和行业扶贫部门均明确1名扶贫专职领导,每个乡镇配备3-6名扶贫专干,省、市、县、乡镇、村层层签订减贫“军令状”,形成了“县领导、乡镇主抓、村落实、部门联动,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出台《新田县关于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意见》,按照“责权一致、分级负责”原则,构建县乡村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细化县委常委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乡联村县级领导、行业部门分管领导、乡镇党委政府、帮扶后盾单位、行业扶贫部门责任人、乡镇分管领导及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及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具体责任,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绘制攻坚”。将脱贫攻坚列入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新田县“十三五”规划、历年县委经济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第一位的工作,明确到2020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等主要指标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新田的目标任务。制定出台了“1+X+部门”政策体系文件,《新田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新田县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总体方案(2016-2018年)《新田县脱贫攻坚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新田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规划、方案,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强化作风建设,用好“指挥棒”。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深入开展扶贫领域问题专项治和作风建设,确保作风转变和扶贫政策得到更好落实。一是注重领导带头,引领作风转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把精力主要放在脱贫攻坚上,带头联系2个深度贫困村,“四大家”班子成员每人联系5个行政村,县级领导和后盾单位“一把手”每月到联系的村走访调度不低于1次、到联系乡镇每月住宿不少于1晚;县、乡两级主要领导扎实开展“三走访三签字”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不仅深入103个贫困村、更是走遍了所有行政村,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深入辖区内所有贫困户和在家农户,访民情、理民意,并认真开展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签字活动。二是注重正向激励,推动作风转变。制定《新田脱贫攻坚正向激励实施办法》,对驻村工作队队长、队员,年终绩效考核拿出20%的指标给予优先评先评优。2017年以来,提拔重用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干部106名,激发了党员干部用心、用力、用情抓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每季度逐村交叉检查、考核评比,对季度综合考核排名靠后的后盾单位在大会通报并作表态发言,后盾单位一把手停职下村担任第一队长,连续两次排位靠后的,给予免职处理,影响全县脱贫摘帽的,一律依法依规实行顶格处理。2019年召回驻村帮扶不力的队长、队员22人,约谈提醒工作队长37名、队员6名。三是注重督查问责,促进作风转变。出台《新田县脱贫攻坚常态化约谈实施办法》等规定加强监督直查快办,结合干部队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六大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县12个脱贫攻坚战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全覆盖督查检查。2014年以来,共排查问题线索2649个,立案审查33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9人,移送司法机关44人,予以组织处理和诫勉等问责处理1173人次。《新田县专项整治工作问题线索排查途径及方法》5项创新性工作举措被省市推介;中央电视台先后2次派出采访组到新田专题调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新闻直播间等主流媒体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

强化资金统筹,保障“攻坚弹”。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安排使用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实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2014年-2019年,共筹集各类扶贫资金41.68亿元,其中统筹整合资金9.8亿元、不纳入统筹整合的县财政扶贫资金3.69亿元、不纳入统筹整合的中央省级财政扶贫资金2.31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8.93亿元、教育医疗民政就业等行业扶贫资金4.72亿元、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资金4.65亿元、小额扶贫贷款2.68亿元、电力通信资金4.33亿元光大集团定点帮扶资金0.57亿元。尤其在整合涉农资金方面,基本做到了“应整尽整”,重点用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产业扶持等方面。对扶贫工作经费,予以充分保障,如:2018、2019年,分别安排2100万元和2300万元专项用于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

二、从严要求,政策落实确保脱贫实效

下足“绣花”功夫,以精准的举措,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两个完善”等政策要求在基层落地见效。

致力增收致富,打造脱贫引擎。

着力产业培养强根基。2014年-2019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8.2亿元,特别是2019年投入产发展项目资金0.82亿元,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重80%以上,集中资金打造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帮扶103个贫困村建立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一是特色鲜明,富硒产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以蔬菜、大豆、辣椒、优质稻、优质水果、油茶等为主的富硒产业,全县实现蔬菜种植21.5万亩、大豆8万亩、辣椒2.5万亩、油茶5万亩、水稻27.6万亩、烤烟4.55万亩、优质水果4.6万亩、药材2.9万亩,富硒农产品核心基地达到14.6万亩规模,成功打造成为富硒农产品之乡,全国富硒大豆之乡。二是龙头带动,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打造15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103个贫困村分别培育了1个30-50亩的农业产业示范片区,实现产业基地奖扶贫困村全覆盖;22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实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0多家,合作社370多家。全县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14703户贫困户与产业园、示范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签订了帮扶协议。通过东升农场、远鸿菌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帮扶,让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产业前端、保护价格、利润返还、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等六个方面受益,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三是品牌凸显,种养效益明显提升。“陶岭三味辣椒”“新田大豆”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陶岭辣椒种植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田大豆被评为湖南省十大农业公用品牌。东升农场蔬菜畅销粤港澳、远销欧洲和东南亚,被评定为永州市粤港澳“菜篮子”建设工程首批基地。新田大豆、富硒蔬菜和恒丰、三箭米业的富硒米,列入首都“菜篮子”工程,直供党中央、国务院机关。四是创新思路,电商扶贫异军突起。按照“县有中心村有站”的原则,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41个,其中贫困村服务站102个,贫困村覆盖率达97%以上,充分挖掘独特富硒资源,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打造了“一县一品”“一村一特”新田网销品牌,带动创业就业4500余人。新田2016年被评为阿里巴巴“最具活力县域”,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7、2018连续两年被湖南省电商扶贫工作一类县,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五是加强引导,文化旅游扶贫成效显现。以龙家大院、谈文溪、仁岗村、潭田村等乡村旅游扶贫精品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带动346户1380人脱贫。

着力就业扶贫促增收新田贫困劳动力3607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7%。近年来,按照“稳定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户”的工作思路,帮助30042人实现转移就业脱贫,探索出了一套就业扶贫的“新田模式”。一是打造“智慧就业”平台。构建“互联网+就业”信息实时发布平台,破解群众“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的难题。今年以来,智慧就业平台共发布就业信息16000余条,对接就业90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58人。二是扶贫就业培训“全面开花”。开创异地培训机制,采取“基地+企业”联合培训模式,提升异地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实施“一户培养一产业工人”工程,加强“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订单式”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实现教育扶贫与就业扶贫“双赢”。近年来,共对3150名贫困劳动力实施就业、创业培训,为其蓄足“底气”。三是做强“三大基地”搭建就业载体。建好对外输出基地,以广东花都、广西玉林等地劳务协作服务中心为纽带,加强与当地企业和新田商会对接,搭建劳务输出“金鹊桥”。目前,新田拥有以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劳务协作对接企业”150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稳岗达1200余人。做大县内就业基地,引进“扶贫车间”28家,带动600余名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自主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及返乡务工人员“扶一程送一段”,激活其“造血”功能。2014年以来,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9万元,扶持创业项目62个,带动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个。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年来发放转移就业交通补助329821686.44万元,就业扶贫成为脱贫攻坚“金钥匙”,《人民日报》《中国就业》等媒体作了推介报道,湖南省就业扶贫现场会在新田召开。

着力生态优环境。扎实开展生态扶贫,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部发放到位。生态补偿38.4万亩,补偿金额1873.33万元。退耕还林38139.7亩,补偿1933.06万元。2017年以来,累计聘请全县12个乡镇67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担任护林员,管护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万元,劳务管护资金全部发放到人。

着力金融扶贫强带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金融扶贫路径,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有力地撬动了脱贫攻坚。一是点土成金,唤醒“沉睡资本”。以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创造性地设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流转土地18万亩,发放贷款近3亿元,培育登记注册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00余家,将富硒农业打造成年产值达20余亿元的大产业,惠及所有农户,给出了脱贫初速度。湖南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新田召开,工作经验被全省推广,并列入《中国三农工作研究》典型案例。二是“贷动”发展,实现产业创收。按照“一授二免三优惠”的办法,积极推行小额扶贫信贷,累计发放2.68亿元,帮助全县65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开出了扶贫加速度。三是风险管控,持续“贷动”脱贫。制定了《新田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方案》,建立健全贫困农户信用档案,做好信用评级,防控贷款风险。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参评率达100%,贫困户有效授信率95%。同时,投保100余万元为扶贫小额贷款贫困户购买意外保险金,并按照扶贫小额贷款10:1比例,建立风险补偿金,安排风险补偿资金4350万元,截止今年11月,已收回贷款1.71亿元,未出现逾期和不良贷款。

严格对标对表,确保精准施策。坚持“因户施策”,找准“穷根”,逐村逐户的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确保政策享受一户不漏、一人不少。

加强住房保障,确保住有宜居。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投入资金10.9亿元,解决了43956人的住房保障问题,实现住有其居。其中,实施易地搬迁3245户,实施危房改造10319户。一是舍得花“真金白银”,确保搬得出。比如,危房改造,我县的危房绝大多数是D级危房,需要新建,造成较大的资金缺口。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尽办法挤出4128万元资金,保障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二是舍得派“千军万马”,确保搬得准。在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过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时间认定对象和推进建设。比如,为了摸清全县农户危房存量,县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大量人员力量,于2018年先后两次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危房排查摸底,2019年又对农村所有“四类对象”和“非四类对象”房屋进行了全覆盖鉴定,彻底掌握了全县农村住房情况。三是舍得用“千方百计”,确保搬得好。我县易地搬迁任务1487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8%,工作难度非常大。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小城镇开发、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主导产业发展等相结合,确保全县整个“十三五”的搬迁任务在2018年提前两年完成,入住率、拆旧率、复垦率均达到100%;同时,积极开展“四扶四建”搬迁后扶工作,编制资金使用和后续产业扶持方案,大力培训,建立扶贫基地,引进多个就业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实现后扶产业全覆盖,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无劳动能力的有兜底保障,后扶率达100%。

推进教育扶贫,确保学有优教。一是教育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孩子“零辍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014年来免学费26.69万人次2.01亿元,免教科书费59.73万人次3999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5.52万人次3263万元。发放资助金1.43亿余元,资助贫困学生65.15万余人次;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补助57.69万人次7803.2万元;发放普通高中补助2.88万人次2714.4万元;发放中职补助2.25万人次2623.4万元。落实“三帮一”控辍保学三级责任制,实现贫困学生“零辍学”。义务教育巩固率始终保持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稳步提高,其中201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6.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6%、“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县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按每生每年800 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减轻了4万余名贫困学生经济负担。二是办学条件大改善,确保贫困孩子“读好书”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9.23亿元,实施农村学校提质项目114个。加快城区学位建设,新增城区学位21285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引进苦志育才学校,免费招收孤儿及特困家庭学生加大教师资源配置力度,2014至2019年全县招聘教师1288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部安排在乡镇农村学校任教;推行教育联盟,全县52 所中小学分为五个教育联盟,实行学校、教师对口帮扶制度,选派优秀教师下乡支教,提升了贫困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推进实施乡村教师“国培计划”等项目,贫困乡村教师培训率达到93%,有效提升贫困乡村师资素质,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优质师资资源。三是职业教育深发展,铺平贫困学员“就业路”。把全县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统一归口职教中心,做大做强职业教育2014年以来职业教育招收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585名,开展各类技能培训90余期,培训贫困劳动人口3786名,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2000余名,自主创业258名。全面实施“雨露计划”,为就读职业院校建档立卡学生发放职业教育补助5780人次838.8万元;投入资金20.6万元,对面临失学、辍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03人每人资助2000元,帮助其完成学业;投入资金312.66万余元,选送77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赴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培养了一批致富能人。

实施健康扶贫,确保病有良医。县因病致贫6607户、24678人,占贫困总人口的30.79%。近年来,通过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提升医疗保障,投入资金1.06亿元,受益85.01万人次,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一是把好参保关,100%资助参保。,投入资金3022.76万元,补贴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缴费50%以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购买城镇医保、大病保险。投入资金1564.19万元,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特惠保”家庭综合保险,进行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保险保障和大病保险补充保障。二是把政策落实关,100%大病救助。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方便群众32031人次。实行“一站式”结算,实现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在“一站式”窗口兑付或报销,方便贫困群众27656人次。在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提高贫困群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10%,截止到目前,投入1865.62万元,使55826人次受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50%,2017年至2019年11月,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大病保险报账3922人次;大病保险基金支付2274.12万元,其中降低50%起付线支出879.49万元;开展大病救治,2017年8月起,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对全县罹患29种大病的贫困人口患者集中救治1230人次,定点医院减免金额58.01万元。设立专项救助基金,贫困群众住院救助由政府兜底,实现县域内住院报账比例达到90%以上,2017年至2019年11月,共为37049人次发放住院救助兜底资金2761.69万元。三是把好预防关,100%签约家庭医生。组建90个县级和乡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师团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实现贫困户足不出户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落实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近六年来,我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他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控制在国家控制标准内。

坚持综合保障,确保老有颐养。2014-2019年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99亿元,其中农村低保金发放1.61亿元。一是在“精准”上下功夫,确保公平公正。严格兜底脱贫对象认定程序,兜底对象需经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认定,并报县政府审核同意,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519户7093人因工作突出新田被列为湖南省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联合认定试点县。同时,坚持动态调整,适时开展农村低保认定清理整顿,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出尽出”。二是在“提标”上下功夫,强化保障水平。农村低保金由2014年的1980元/年提高到2019年的384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3200元/年提高到7800元/年,分散供养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2900元/年提高到4812元/年,特困人员托底保障更加有力;2014-2019年,共发放残疾人补贴1836万元,2016-2019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每人每月分别从50元提高至60元。三是在“衔接”上下功夫,提升保障实效。推进低保与扶贫政策衔接,“两线合一”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逐步形成低保保障生活、扶贫促进发展的良性格局。加大小额临时救助力度,大幅简化审批流程,2014-2019年,共发放临时救助金 3183万元,使困难群众及时获得救助。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的衔接与结合,从2018年起,投资47万元,率先在永州市为1907名特困供养对象购买“住院护理保险”。为促进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生活、融入社会,共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365件。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养老保险政策,2019年贫困人员参保总数5.4万人,基本实现了16周岁以上贫困人员的应保尽保。对60周岁以上贫困人员直接发放养老金3046.16万元,为重残人员代缴养老保险6924人次。

聚焦两个完善,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实施交通扶贫工程。2014年-2019年,建设省道干线公路4条,里程109.17公里,完成总投资10.8亿元,初步打通了向外发展的交通要道。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793.98公里,旅游资源产业路里程39.75公里,危桥改造75座,安保工程525.4公里,农村客运招呼站218个,累计完成投资3.98亿元,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25户100人口以上的自然村100%通水泥路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安全饮水工程。2014-2019年,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2.49亿元,全县有201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建设了自来水工程,占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数87.4%,涉及人口35.5万人,103个贫困村均已通自来水。全县总计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19处。特别是通过实施引水工程,将金陵水库的优质水引入大坪塘镇等区域性缺水地区,解决当地历史以来未解决的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同时,出台《新田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新田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做到建管并重,建管分离,确保饮水项目长久运行。全县230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的水质检测已完成,水质标准均达到基本安全及以上。实施电力和通讯扶贫工程。大力开展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2014-2019年,共投入农网改造项目资金2.33亿元,全县103个贫困村已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大力开展光伏扶贫。引进大唐风能、五凌公司、远景能源、湖南中技环保能源等新能源公司,深度开展合作,提升光伏发电效益,增加村级集体经济。自2016年起,共投入资金7228.4万元,在103个贫困村新建光伏发电站82个,已经全部并网发电,保证了电价0.85元/度,每个贫困村发电站可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5万元以上。大力完通讯基础设施。引导通讯企业履行扶贫社会责任,移动公司、电信公司投入2亿元建设基站,项目已全部完成;全县行政村光纤覆盖率100%,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通达率92%;4G移动通信基站累计648个,100%的行政村、95%的20户以上自然村有4G覆盖;农村广播实现村村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精准对标公共服务基本完善要求,投入资金1.3亿元,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103个贫困村新建47个改建56个全县230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办公设备全面配齐,村牌标识、制度版面全部统一风格,党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文体活动设施、农业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得到全面完善,实现服务群众有阵地。完善贫困村卫生厕所、绿化、亮化、停车场、背街小巷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建立农家书屋379个,免费发放图书38600册,实现103个贫困村全覆盖。送影下乡8520场次,送戏下220场次,群众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创新社会帮扶,凝聚攻坚合力。全员行动,提升“中国社会扶贫网”帮扶影响。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社会扶贫网工作服务体系,注册爱心人士40517余名,实现贫困户100%注册;贫困户发布物资需求15232次、发布资金需求833次,对接成功率81.7%,众筹资金18.5万余元。发起“我想有一个家”扶贫众筹活动。吸引了15000余名爱心人士众筹资金86.6万元,帮扶贫困户116户;持续开展“爱心成就梦想”教育现场众筹活动,六年来共筹集捐款资金近2460万元,13050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东升农场、吉星家居等43家规模以上企业与42个贫困村签约结对,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协作、村企共建、开设扶贫车间等形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经济发展。据统计,“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投入资金2.47亿元,帮扶项目135个,带动贫困人口5.6万余人增收。大力开展“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990户重点帮扶对象帮扶物品2167件,开展服务2807次,帮扶资金42.06万元。广泛聚力,建台搭桥助力贫困学子。建立留守儿童活动阵地,投入60万元在全县12个乡镇各建一所“光大爱心书屋”,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吸纳企业参与贫困助学,连续四年开展“青春扶贫·圆梦行动”助学项目,累计发放各类助学资金140余万元,资助大中小贫困学生600余名。

聚焦党建领航,尽显担当初心。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强有力的基层基础,推动全县上下转变作风、强化执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整改,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强基固本。是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每年按照10%的比例倒排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由县级领导蹲点、县直部门包村进行集中整顿、限期转化,2017-2019年推动全县7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整顿提升。是选优育强村“两委”带头人。突出选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2017年换届后230名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和经济能人189名,遴选7名优秀人才任贫困村专职支部书记,361名35-50岁的中青年优秀党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近三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7期 1820人次。2019年择优选拔12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到浙江大学学习,并选派39名后备干部到浙江省宁波市和湖南省长沙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跟班学习。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员积分制“金银黄黑”榜考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党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神经末梢、造血干细胞和致富带头作用。是注重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自立自强行动,推进治懒、治惰、治脏、治赌、治愚等“五治”,推行扶贫先扶勤、以奖代投,形成正向激励机制,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每年发放宣传画册以及告知书、挂历,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决心。

坚持精准派人,强化精准帮扶。一是省市工作队勇挑重担。在我县驻村帮扶的5个省派工作队和15个市派工作队,主动选择贫困程度深、工作难度大的薄弱村,给全县干部带了好头,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在安排驻村后盾单位时,充分考虑了部门职能和贫困村实际困难需求。比如竹林坪村,交通条件落后,该县调整选派了县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进驻帮扶,山下村水利条件较差,安排了市水利局驻村帮扶。三是各单位派出了最精干力量。全县各单位政治站位高,包括卫生、教育系统在内所有公职人员主动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共选派了796人组建229支工作队进行驻村帮扶,其中,省市派工作队20支、县派工作队111支、乡镇派工作队98支,每支工作队不少于3人,贫困村的工作队长由党员副科以上干部或优秀后备干部担任。除特殊岗位外,所有公职人员均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县207个单位共派出7152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坚持排查走访,确保群众满意度。一是大走访提升群众认可度。领导干部带头开展“三走访、三签字”活动,全县103个贫困村,县委书记、县长均已全部走访完毕,走访率均为100%。坚持把走访对象延伸到所有农户,认真倾听和解决群众关切,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深入宣传,着力解决涉贫信访问题,通过持续深入的走访活动,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政策落实知晓度和认可度。加大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帮扶和宣传力度,确保2014年以来贫困村平均投入在1000万元、非贫困村平均投入在400万元以上,实施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二是大排查提升脱贫质量。制定《新田县脱贫摘帽反馈问题整改和“质量提升年”工作方案》、《新田县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等文件,从今年5月份起,集中利用5个月时间,开展常态化验收,每个乡镇每月验收检查20%的村,做到所有贫困户和在家非贫困户走访调查全覆盖,常态化验收注重发现问题与核查已交办问题整改情况相结合,省市交办和自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得到全面整改。三是大预检确保顺利摘帽。制定《新田县脱贫摘帽问题清零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集中100天时间,以10大方面60项具体内容为导向,查漏补缺、整改提升,10月11日起,共抽调行业部门、乡镇、村一线扶贫人员164人,对全县22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对照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标准,集中40天时间,开展村、户全覆盖“大预检”,发现问题彻底整改,确保高质量脱贫、高水平出列。

三、从远谋划,以后续措施巩固脱贫成效

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新田县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坚持“四个不摘”“四个只增不减”,完善《新田县摘帽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注重政策的持续性,实现脱贫与防范返贫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一是进一步开展脱贫“回头看”。把防止返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谋划。脱贫摘帽以后,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对脱贫后有劳动力的户,加大对生产生活的帮助,引导其发展产业;对身体欠佳的半劳动力给予公益性岗位的帮助;对无劳动力的户进行兜底,解决其实际生活困难,确保已退出贫困村和已脱贫贫困人口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加强对非贫困对象的入户走访监测,及时发现返贫和新致贫对象,按程序纳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落实结对帮扶。二是进一步抓实结对帮扶。坚持政策不变、班子不散、力度不减、工作队不撤,继续实行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全覆盖”。继续推进分类施策,帮助已退出贫困村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双提升”,争取2020年864户1895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健全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群团组织、社会能人及爱心人士的作用,扎实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万企帮万村”等活动,建立全方位帮扶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一是发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的政策红利,大力招商引资,壮大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林工、硒锶、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二是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立足硒锶特色资源,把富硒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种植、加工作为农村主导扶贫产业,推广复制“东升农场”成功模式,争取在每个乡镇都建设一批以供粤港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为标杆的生产基地,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提供重要途径。三是加大资金投入,2020年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5亿元以上用于扶贫产业,撬动民间资金10亿元以上,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力争2020年打造24个300亩以上的高标准的产业示范基地,103个贫困村每村建好一个50至100亩左右的精品示范园。结合中农批电商农旅小镇建设,在所有12个乡镇分别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双提升”工程,计划继续整合资金1.2亿元,对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标提质。积极争取兴永郴赣铁路过境新田并设站,加快推动S345新田县城至二广高速宁远互通,S229、S227新田县关口至黄沙溪两条一级公路建设,进一步畅通对外通道;加快毛俊水库渠系配套建设,有效解决石羊、三井、龙泉等干旱死角灌溉缺水和排洪的问题。五是进一步落实扶贫政策。保持对已脱贫对象的有关扶持政策不变,继续落实住房保障、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重点加大后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和困难家庭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力度,加大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力度,力争募集助学资金500万元以上;加大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力度,并逐年提高标准。六是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组织开展“基层夜话”“家访谈话”以及科技文化信息“三下乡”、发展产业“大竞赛”等活动,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发挥贫困群众的脱贫主体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每年至少开展6次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县内企业的劳务对接,力促劳动力转移就业。七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基层党建队伍整体素质。抓好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健全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村级保障水平。全面抓好智慧党建工作,完成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任务,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继续广泛开展党员“三亮”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为新田人民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不懈奋战。(/新颁、辛服)

 


来源:县扶贫办

作者:新颁、辛服

编辑:邓提茂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