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田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撷谈

来源:县扶贫办 作者:罗成文 编辑:盘艳芬 2020-10-27 16:06:06
时刻新闻
—分享—

按照党中央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现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重点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那么,贫困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此,笔者着重对新田县两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的三井镇大山铺村开展了调研,并就如何推进该村乡村振兴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大山铺村脱贫攻坚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全村现状。大山铺村辖大井头、祥下、山坝头、大山铺、大山、天鹅岭和鲊元洞等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386户1493人,其中党员44名,村主干4人。全村耕地面积1180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430亩),山林面积2360亩,种植业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脐橙、油茶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猪、牛、鸡、狗为主。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520人。2014年至2018年已脱贫116户507人(其中2014年脱贫18户59人、2015年脱贫14户67人、2016年脱贫21户94人、2017年脱贫18户87人、2018年脱贫45户200人);2019年脱贫2户8人;2020年预脱贫3户5人,现已基本达到脱贫标准。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0.34%。

(二)工作举措。一是抓党建,夯实党建引领作用。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抓实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党员各自特长,为党员科学设定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了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卫生整治等中心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带头、党员带动、党员奉献,夯实了各项基础工作。二是抓产业,夯实产业带动作用。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的精心谋划下,重点推进烤烟、富硒脐橙、富硒水稻三大主导产业。三是抓基础,夯实脱贫攻坚质量。驻村工作队驻队以来,坚持每周“5天4夜”吃住在村,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勤走访,深入群众,及时掌握贫困户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发现问题及时与结对帮扶人沟通对接,对标整改,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用好用活扶贫政策,加大对深度贫困户和未脱贫户的扶持力度,结合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扶贫、低保兜底保障扶贫和“互帮互助、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等活动,对深度贫困户和未脱贫户给予了重点扶持,同时加大政策宣传,提升群众满意度,充分利用各项举措来抓实扶贫基础工作。四是调矛盾,促和谐,夯实产业发展设施。作为深度贫困村,自然村多,人心难齐,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矛盾较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易,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化解了祥下与山坝头两个自然村的历史遗留矛盾,成功调处了两村之间的边界纠纷,立好了边界界碑;在矛盾成功调处的基础上两村之间停滞多年的400米通村公路连接线顺利修通硬化,900米连接机耕路、340米连接水渠均得以顺利实施完工。大山铺村座落坝水源点与胡志良村存在纠纷,通过工作队及村两委介入成功调处了水源点矛盾纠纷,使座落坝2000米水渠得以顺利通水完工,极大地改善了大山铺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工作成效。大力推进和引导产业发展,积极深入群众,宣传政策,调和矛盾,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文明新风,通过党员带头认领致富项目,发挥党员的帮扶减贫作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齐头并进,。一是扶持“新田县新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脐橙合作社),发挥脐橙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认真调查分析,发现大山铺土质肥沃且富硒,适合林果开发,决定以项目资金入股方式,向该社投入资金20万元,并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2018年该社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通过该社与全村所有贫困户建立了长效利益链接机制,解决本村劳务用工63人,全村121户贫困户参与分红,共541人受益(其中贫困人口520人受益)。2019年,在该社的辐射带动下,新增脐橙面积170亩(其中8户贫困户参与开发种植)。二是组织成立大山铺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推动烤烟、富硒水稻等农产品向规模化、产品化发展。为发展壮大烤烟产业,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方衔接,争取项目资金64.5万元,新建了24个密集型烤烟房及烤烟房附属配套设施;在年初时,村合作社又购置价值6万余元的旋耕机,精诚为烟农烟田翻耕起垄服务,通过改善烟叶烘烤条件和提供生产服务,带动28户(其中贫困户25户)发展烤烟种植368亩(比2018年翻了一番),促进了25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为发展壮大富硒水稻产业,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牵线搭桥下,村合作社与县龙头企业恒丰粮油合作引进富硒优质稻,免费向村民提供稻种并优价收购,包装外销本村富硒水稻等优质农产品,由工作队利用行业资源打开市场,稳步拓展农产品市场。大山铺村富硒水稻项目是大山铺村种养专业合作社与新田县恒丰粮油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兴项目,集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2019年已与大山铺村99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1户)签订了富硒水稻种植收购合同,种植面积达370.6亩,促进了51户贫困户增收,通过村合作社运作,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三是重点扶持“新田县达振种养专业合作社”,提振村民致富信心。该合作社是在工作组的引导下,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8月,合作社成员共5户(其中贫困户4户)。两年来,该社成员自筹资金10余万元、流转土地87亩(其中水田20亩,旱土50亩,山地17亩),主要经营项目有:蔬菜、水稻、果林和其他农作物种植,家禽、畜牧、水产养殖等。投产运作以来,该社成员团结协作,勤劳苦干,在荒芜了十几年的荒山旱地上,开垦种植脐橙60亩。因脐橙需生长到第四年才开始挂果,考虑到投入产出期较长,为了使投入资金快速回收,入社成员集思广益,又在60亩脐橙基地上套种了60亩烤烟,烤烟生长未吸收的大量肥料又成了脐橙生长的基肥。这样既节约成本,快速产出,又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烤烟脐橙互补双赢。今年烤烟产出13000多斤,预计毛收入21.4万元。其次,该社在流入的20亩水田上实施水稻制种和蔬菜轮作,20亩水稻制种即将产出,丰收在望,制种收割后再翻耕种植蔬菜。三是等到烤烟收成后开始养殖土鸡3000羽,目前已在计划实施中。该合作社成立时间短,规模还不够大,但其管理有序,发展思路清晰,社员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发展空间广阔,逐渐成为协作发展的新典范。为群众带来创收的同时也开阔了群众的发展思路,使一穷二白的大山铺村初步建立了较完善合理的产业规模。四是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对标村出列“两个完善”和户脱贫“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打造品质新农村,通过脱贫攻坚工作各项举措,根本上改善了大山铺村群众的生活生产及经济创收条件,在2018年底的村出列验收检查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乡村振兴及全面奔小康夯实了基础。

二、对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山铺村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经调查研究,对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要求(“20字方针”),大山铺村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与不足。

“产业兴旺”方面:因各自然村地理位置分散存在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互补性不强,缺乏协调及互助,同时欠缺产业发展技术及科学化管理,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设施欠完善,产业结果较单一,种养殖风险较大等问题。“生态宜居”方面: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差,短时期难以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再者乡村规划建房滞后,村民未批先建和紧贴着主干路建房现象较明显,建筑材料和柴草等杂物占道堆放现象严重,道路交通时常被阻断。建房不规划,房前屋后无空间,柴草杂物难治理。村内旱厕全部拆除后,部分村民因屋内无卫生厕所,急需建设公共卫生厕所,但因大山铺村不是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公厕建设难以立项,导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推进困难重重。“乡风文明”方面:村民文化素质与新时代要求尚不适应。部分群众认为自己不违法乱纪就够了,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意识薄弱,且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参与不够。一些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影响很深,如一些迷信活动等。“治理有效方面”: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法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大山铺村治理有效存在村干部队伍治理主体能力弱,素质较低,民众思想较落后,排他性强,地缘性风俗思想严重,对村内关注度较低,对乡村事物热情不高,受文化素质影响,没有参与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也较弱。“生活富裕”方面:体现在村民素质与发展思想的不足,富裕起来的发展在外,贫穷落后的留守在家,贫穷的等靠要思想重,吃苦耐劳精神弱,抗风险能力差,富裕的思想自私者较多,帮带思维弱。

三、大山铺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建议

(一)培育做大全村主导产业,促进村民增收。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彰显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地域特色,依据大山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聚焦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重点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成为主力军。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要将小农户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帮助小农户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有效打通全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创新创业,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乡村企业家。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全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稳定长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加强环境建设、整治力度,打造宜居环境。一是搞好宣传教育,自觉维护农村环境卫生。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激励等方式,向村民普及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利于身体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切实转变不良传统观念和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村“两委”作用,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统筹安排,完善基础设施。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专项规划,加快环卫设施配套,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农村保洁员队伍。三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落实制度与完善管理相结合、定期检查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逐步将全村环境整治工作引到规范、长效管理的轨道上来。

(三)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向上的村风民俗。一要勇于破陋习。紧盯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社情民意的建言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人文汉阴的传播者,让新观念、新规则入耳入脑入心,带动村风民风向上向善。二要善于立新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坚持正面引领、典型示范、持续深化、整体提升,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等进行合理界定,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逐渐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准则,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思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民风”的转变,形成“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让广大群众感悟认同主流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三要尽快建阵地。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过程,补齐村容村貌“脏乱差”、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乏力、贫困现象尚存这“三块短板”,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阵地,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要健全基层党组织。把那些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公道正派、乐于奉献、热心做党的工作的优秀党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培养,条件成熟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要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组织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二是注重加强人才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做好全村基层干部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有意识的将乡土人才、普通劳动力都纳入到人才培训的范围中。要注重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拓宽全村人才的培训渠道,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本领。三是注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要积极探索激励制度,有利于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村人才起到激励作用,鼓励大家留在农村、服务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作为全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全村人才队伍建设较好的切入点,要着力发挥农村党员和优秀青年的积极导向作用,从而形成农村人才概念导向,努力将人才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

来源:县扶贫办

作者:罗成文

编辑:盘艳芬

本文链接:https://www.nyxt.cn/content/2020/10/27/85470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田新闻网首页